2004年南京医科大学艾滋病防治工作自查报告

发布时间: 2004-12-24      访问次数: 462

 

2004年南京医科大学艾滋病防治工作自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精神,推动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我校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学校预防艾滋病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全面深入的艾滋病宣传防治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强化领导,完善组织,从思想上、组织上保证预防艾滋病工作落到实处

    我校成立了以副校长徐耀初同志任组长,由校办、宣传部、教务处、学工处、师资办、团委、图书馆、工会、公共卫生学院、后勤管理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设立了健康教育办公室,形成了完善的艾滋病防治宣教网络。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真正做到统一部署、分工明确、工作落实,确保将上级有关部门的各项通知,各次会议精神及时准确传达到位。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工作。

今年,校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温家宝总理关于《全社会共同努力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讲话精神,观看了预防艾滋病的警示录像片。通过学习,大家充分认识到,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是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和人类生存发展负责任的具体体现。通过学习,大家提高了认识,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学校预防艾滋病工作的通知》精神,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及时制订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列入学校全年工作目标。为了迎接省教育厅对学校预防艾滋病工作的检查,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召开多次会议,布署迎查工作,对省教育厅布置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上级要求的各项预防工作落实到位。

二、从我校实际出发,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一是将艾滋病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计划:在新生入学时发放宣传材料,向每一位新生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以讲解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如何预防以及相关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知识,无偿献血知识,禁毒知识为重点,使学生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新生入学后,分期分批组织学生观看预防艾滋病的警示录像片;在图书馆设立开架图书区域,配备了70余种预防艾滋病、远离毒品、无偿献血等相关知识的图书、杂志供学生阅读;定时在橱窗中展出预防艾滋病宣传资料,张贴宣传画;在校园网上设置固定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栏目,刊登关于艾滋病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科学预防知识及最新研究进展等内容,扩大宣传覆盖面,提高宣传教育效果。既有传统的宣传方式,又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渠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深得广大师生好评。与此同时,在各院系内部,通过同伴教育,主题班会,板报,广播,宣传图片等形式,尤其利用艾滋病宣传日,采取上述形式集中展开艾滋病、性病的宣传教育活动,做到了三结合,即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将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教学相结合;把预防艾滋病教育与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相结合。

    二是发挥医学院校优势,不断创新,强化社会服务效果。学校利用医学院校在传染病防治知识普及工作方面的优势,专门成立了健康教育讲师团,宣讲团成员从医学、社会、心理、伦理等不同角度对艾滋病进行分析,通过宣讲,以使更多的人掌握艾滋病的防治知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消除恐惧心理,给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更多的关爱,不歧视他们等。讲师团还将对需要帮助的其他兄弟院校、社区给予支援,帮助他们开展艾滋病及其他传染病的防治教育。

    我校公共卫生学院学生发起并成立了江苏高校首家艾滋病同伴教育协会——红丝带同伴协会,旨在通过欧美等地流行的“同伴教育”这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在南京乃至江苏省的各个高校中推行、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逐步建立江苏高校同伴教育的网络体系,从源头做起,防治艾滋病。今年11月6日红丝带同伴协会在山西路市民广场举行了大型预防宣传咨询活动。以咨询、展览、发放传单等多种形式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为广大市民服务。其他学院也组织学生走入社区,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将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与技能,将党和政府防治艾滋病的有关政策与措施传递到社区、家庭,带动社区艾滋病防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这些宣传活动不但增强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还鼓励了他们积极投身到全社会范围内的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中去。

三、重视相关投入,保证艾滋病预防宣传工作的开展

    为切实搞好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我校从各方面加强了投入,为防治工作的进行提供了切实的物质保障。学校每年投入近万元的经费用于健康教育,尤其是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并坚持专款专用。

2005年即将来临,我校已制定了2005年全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师资和校医的轮训计划和新上岗教师预防艾滋病知识培训计划。我们相信,有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和学校的高度重视,我校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南京医科大学

2004年12月23